正在查看 0 条回复
  • Author
    帖子

    • daisychen
      参与者
      发帖数20

      华为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对产品开发项目进行管理。IPD 项目中的质量管理通常包括质量目标与要求的建立、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活动。其中质量策划致力于根据客户和相关方的要求, 策划如何达成质量要求; 质量控制致力于验证和确认是否达成质量要求; 质量改进致力于如何更好地达成质量要求。

      一、产品质量管理活动

      IPD 产品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理解和确认客户和相关方的要求, 建立产品和工作质量要求, 总结达到这些要求的方法, 然后把精力用在达到要求的过程上。因此, 产品质量管理的基准是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的落地依赖于IPD 流程, 借助产品质量计划,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影响和改善组织习惯, 进而提升产品交付质量。

      IPD 产品质量管理围绕以下三方面来开展:

      ( 1) 产品质量计划的制定、评审、监控

      产品质量计划是根据客户、相关方的要求和公司质量要求, 结合开发项目目标, 制定项目的质量总体策略和产品质量目标, 识别项目要开展的关鍵计划和执行活动和要求, 以及过程偏差。计划由PQA负责制定, PDT 核心组成员参与, PDT 经理评审后报IPMT批准, 后续对质量计划执行进行监控, 根据需要遵循规范的PCR变更流程更新质量计划。

      ( 2 ) 阶段质量评估

      按照流程和质量计划要求, 在里程碑点开展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评估, 如TR和XR评估, 识别问题和风险, 并采取措施改进质量。

      ( 3 ) 产品合同制定、签署、验收和评估。

      二、质量策划

      “ 预则立, 不预则废” , 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质量策划。质量策划是连接质量目标和具体的质量管理活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质量策划包括目标策划、过程策划、控制策划、组织运作策划、改进策划。质量策划完成后, 要以质量计划文档的形式输出并落实监控, 通过对质量计划的审核与进展跟踪,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确保质量目标达成。

      目标策划的目的是输出有明确验收标准的质量目标, 并与利益关系人充分沟通达成共识。质量目标描述了项目的定位、项目成功的衡量标准, 以及目标的排序。质量目标将作为后续各模块策划的基础。

      过程策划的目的是确定与项目特点适应的开发过程, 并将质量目标导入开发过程的具体活动中。某个产品/版本的质量策划经过批准后, 后续控制将以策划的内容为标准。过程策划重点考虑质量目标的达成风险及历史版本的经验教训,控制策划的目的是按计划标准去衡量执行的情况, 发现实施中的偏差, 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确保目标顺利实现, 根据过程策划内容选择合适的控制点并定义控制标准, 输出过程度量计划及审核评估计划, 作为项目实施质量控制的输入。

      组织/运作策划的目的是要保证过程策划、控制策划、改进策划的内容落地, 通过组织策划明确版本团队及角色职责, 针对能力差距输出賦能计划, 参考质量目标明确团队导向和激励方式, 输出团队运作的规则。

      改进策划的目的是要考虑在开发过程中确保持续的改进, 具体的改进方法包括自上而下的TOPN和自下而上的QCC、改进建议等。

      三、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是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 消除全过程由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 以达到质量要求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控制是基于流程进行的, 严格按照流程执行是质量控制的前提, 有效的过程控制是保证交付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流程执行与遵从的检查、在关键质量控制点上的质量检验/验证/评审( 质量评估) 把关,做好过程质量控制,才能确保最终交付结果的质量。

      在IPD 产品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质量评估贯穿整个TR 阶段, 每个TR 阶段质量评估细分为三个阶段:

      (1) TR 预评估前, PQA 组织PDT 核心组进行业务结果及过程质量的日常评估;

      (2)TR 预评估过程中, 针对过程、结果质量评估识别的风险问题进行综合分析,《TR 质量评估报告》最晚在TR 预评估时输出;

      (3)TR 评宙阶段, 将《TR质量评估报告》和TR 预评估结论上质量保证委员会/质量专家团进行综合评估, 给出TR 是否通过的结论、该阶段点的风险与问题及行动措施,TR 质量评估以产品包成熟度为核心, 重点关注TR 和XR有关产品包成熟度相关的内容, 主要分为结果质量评估和过程质量评估两部分。其中结果质量评估重点关注影响产品包交付和下一阶段活动的关键结果评估项, 如规格实现、性能指标、特性评价、DI (遗留问題密度)值等; 过程质量评估重点关注关键的业务活动及质量保证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SIT (系统集成测试)活动、硬件改版、缺陷分析、代码Review等。过程质量评估是对结果质量评估的深入补充和印证。

      四、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的目的是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通过消除系统性的问题,对现有的质量水平在控制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使质量达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质量改进本身也是一个PDCA循环的过程,它要固化在流程体系中进行标准化, 通过质量控制使得标准化的流程得以执行实施, 达到新的质量水平。

      IPD产品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改进, 把组织级持续改进相关目标,活动/运作与本版本项目实际开发目标/活动/运作进行有机结合,确保客户和组织层面持续改进需求/目标在本版本目标中落实,并在版本实际过程以及版本的团队和例行运作中落地开展, 支撑最终商业目标的达成。

      IPD项目中常见的改进场景和形式如下:

      1、TOPN项目

      适用场景:管理评审等组织活动识别的改进项, 属于自上而下的改进。

      常见来源: a.上级组织的改进分解到本项目开发;b. 项目开发团队开发过程中识别出来需要组织层面规划并长期改进的项目。

      改进输出: 组织级别改进需求及本项目开发团队改进范围承诺,并明确质量目标的内容。

      2、落入产品包需求

      适用场景:来自对产品包功能、性能和DFX 等质量属性的改进,可以使用产品包需求进行明确,通过产品包的具体开发过程实施。

      常见来源: a.在组织资产中可以获取到的技术类问题;b.大T质量要求(合同/标书)中识别出来的技术类规则; c.内部团队提出的具体DFX类改进诉求; d. 网上问题分析识别的必须在本项目中改进的具体需求。

      改进输出: a.刷新包需求, 形成新基线, 如果涉及需求基线的变更, 触发对应需求变更流程; b.作为质量目标策划的输入,审视并刷新质量目标; c.质量目标刷新后, 审视过程策划和控制策划的输出是否需要调整。

      3、QCC

      QCC 来源于项目工作, 由基层员工自发组织、自主管理的质量改进活动。分析问题根因, 应用质量工具方法, 聚焦可以实施措施, 促进效率提升/质量改进/降低成本,对输出没有特别要求,关注改进效果。

      开发项目中通用的支撑质量改进的活动:

      (1)研发项目总结(版本复盘): 分析项目绩效, 总结项目经验教训。

      (2)缺陷分析: 对产品进行量化标示和定性解释,进行缺陷分析的根本目的是正确理解缺陷数据,并以此来更好地控制产品的开发进度、成本和质量。通过缺陷分析活动可以实现测试过程的理解、评估、预防和改进。

      (3)问题清零: 针对网上问题以及历史版本相关性, 保证己经发生的问题在本版本能继承解决结果, 保证商用问题不重犯.

      (4)质量回溯: 质量回溯是一种预防性业务改进方法,通常是由内外部重大质量问题触发,以彻底解决同题, 积累经验教训, 避免问题重复发生为导向, 同时对潜在管理问題实施的及时改进。

       

正在查看 0 条回复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