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为营销管理
-
Author帖子
-
-
风之子参与者所有的销售产品都可以分成两类: 已经打入市场的成熟产, 也可以叫老产品, 以及刚研发上市的新产品。那好, 假如你是销售部门的客户经理, 想卖新产品, 还是卖老产品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考虑约束条件, 当然是卖老产品, 因为用户习惯, 你也习惯了, 好卖。
如果你熟悉销售行业, 肯定听出来我要讲什么了。对, 品类扩充是许多企业的经营难题, 新品成功是让公司扩张的重要方式。但偏偏这件对公司有利的事情, 基层销售是不愿意做的。就华为而言, 最早打下市场的程控交换机最容易销售, 可是华为要发展到全品类电信设备才能做大做强, 华为怎么从组织机制的设计上来解决这个问题?
1. 矩阵组成: 一条客户线, 一条产品线
华为诞生的时候, 也就是1987 年,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 当时的大多数企业, 还没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但那时候华为已经开始琢磨, 如何让自己跟国际上的先进企业接轨。在销售组织搭建方面, 华为学习了同行先进企业的做法, 采用了一个二维矩阵化的结构。
什么是“ 二维矩阵” 呢? 简单来说, 就是两条线, 一条是产品线, 一条是客户线。那么, 它为什么能成为华为的重要选择呢?
首先, 这个矩阵是先有思想, 后有组织。什么意思呢? 比如盖一座大楼、建一座大桥之前, 你得先把架构图写到纸上。花了三年时间, 华为在1998 年正式推出《华为基本法》, 就把这个思想落实到了文件上。其中, 在“ 第三十一条” 中就明文规定了营销系统的二维矩阵。结合原文, 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按照对象, 也就是客户服务建立销售系统, 落实到人身上就是客户经理; 按照产品建立行销系统, 落实到人身上就叫做行销经理。这两个维度你可以分别看作横坐标和竖坐标, 组合起来就形成了矩阵覆盖的营销网络。
也就是说, 在华为, 一名销售人员具备双重身份, 一方面归属于某个事业部, 比如无线网、企业网, 另一方面又归属于某个地区组织, 比如成都代表处、郑州代表处等等。当然, 这两个身份是有主次之分的。比如你在成都代表处负责企业服务, 你首先是这个区域的客户经理, 其次才是企业服务的行销经理。
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我认为最大的好处, 就是这种结构实现了从客户维度到公司产品维度的网状覆盖, 对任何一个目标客户都能销售公司全系列产品, 当然它就解决了新产品销售难的问題。
客户经理经常在一线跟客户打交道, 对各地的情况摸得比较透, 不想卖新产品, 华为就让他们主要负责卖成熟产品, 这可以保证公司的现金流。那新产品呢? 答案是交给行销部门去做, 他们是专项产品的销售人员, 就算卖不好, 你也只能卖这个产品压力就会产生动力。
这是华为的做法, 那大多数公司会怎么做呢? 它们解决新产品销售问题, 常常成立新的销售部门, 专门负责新产品的拓展。
开发一个新产品, 我就搞一个新部门, 这样的后果就是, 公司还没做大做强, 就已经诸侯林立了。
首先, 你打造了许多新的山头, 这些山头的领导占山为王,一定会发展自己的根基。一旦这条产品线你不想要了, 就会发现裁撤他们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其次, 无论是抽调老员工还是招新人组建新部门, 都会分散精力, 影响集中力量办大事。所我认为, 相比之下, 二维矩阵更能彻底地解决问题。
2 · 如何让行销部甘愿“ 洗盐碱地” ?
好, 这个矩阵结构其实不稀罕, 我们刚才说了, 它也是华为学来的。华为的优势, 是对这个矩阵进精密化运作。
我们来看, 电信设备是有长期需求的产品, 但其中的具体品类周期就没有那么长, 是阶段性的。比如, 华为最早起家的解决固定电话连接的程控交换机早已经退出市场了, 那么为销售程控交换机配置的人员怎么办呢? 大多数公司都解决不好这个问题,也就是随着产品的兴衰, 人员需要重新安排, 要么解雇淘汰, 要么找一些闲职养老。我们知道, 每一款成熟产品都是从新产品过来的。行销部负责把新产品完成拓展, 进入成熟期后, 要把接力棒交给各区域的客户经理手上。问题是, 华为所在的信息通信行业, 产品拓展周期很长, 有时候两三年才能打开销路。这两三年的工作非常困难,行业内叫做“ 洗盐碱地”。
那么, 新老产品分工后, 如何才能让行销部心甘情愿去“ 洗盐碱地” 呢?
首先, 华为在制度上就明确规定了行销部的责任, 你的职责就是卖新产品, 萁他产品卖得再好, 也与你无关, 所以他们必须接受这个任务。其次, 卖新产品难度确实大, 所以在业绩考核上,华为就采用“ 虚拟销售额” , 你说新产品难卖, 好, 那么你卖出去100 万, 就算完成了400 万的任务。这样行销部“ 卖新产品吃亏” 的想法, 就得到了平衡。
如果你是行销经理, 经历长时间艰难的“ 洗盐碱地” , 终于把一款新产品的销路打开了, 原来的新产品也就变成了成熟产品。这个时候, 它的售卖就要转交给客户经理。那么, 你愿意把它交给别人么? 从情理上来说, 肯定不愿意。
所以从一开始, 华为在制度设计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首先,他们从制度上进行强有力地规定, 这是明确规定, 不交权是不可能的, 华为是郡县制, 不是诸侯制; 其次, 华为的人员不断轮岗调动, 防止了“ 屁股决定脑袋” , 用任正非的话说就是“ 要砍掉中层的屁股” ; 第三, 产品行销部洗好了盐碱地, 到了收获期,把成熟产品转给稳定的客户线, 表面上对行销部不公平, 可实际上, 因为华为的轮岗制度的存在, 当这种类型的产品从成熟产品
变成过气产品时, 行销部的人早已另有安排, 这样就做到了公司和员工双赢。3 · 华为“ 二维矩阵” 的发育性
好, 发明二维矩阵的企业, 可以说是一位好老师。而华为,就是一位好学生。老师提供的标杆很重要, 但最终成绩好不好,命运还是学生自己来掌握。学习矩阵运作的公司有很多, 但像华为这样灵活运用的却很少。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看。当初创立矩阵的企业, 给外边看到的只是结构框架, 这是解决问題的结果, 那过程到底有多复杂, 我们是看不到的。说华为是个好学生, 就在于它能举一反三, 通过实践、总结,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精细化运作方式。
我来给你举两个重要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在华为在东北地区的开拓, 我想告诉你: 矩阵组织不能机械地部署, 常常是根据市场拓展进度进行组建。
上世纪90 年代, 华为刚刚开拓东北市场, 在当地销售新产品前, 并没有马上设立区域分公司, 而是先建立了新产品行销部门, 把大部分人员囤在总部, 最开始只派一个人去接触客户。随着销售线索越来越多, 项目也多了起来, 这个时候总部再把更多的人调到前线。这样就是二维矩阵的变种, 这样运作有很多优点:初期不会发生资人力浪费, 也不用投入过多资金; 等到项目多了再扩大战果, 部署完整的矩阵, 也不会耽误战机。
第二个例子是华为企业网销售组织结构的建立, 我想告诉你的是: 面对不同的客户和市场, 组织结构要做相应调整。华为公司最早使用二维矩阵的是电信设备的销售部门, 后来这个结构被“ 拷贝” 到了公司的大部分部门。运营商的设备是直销模式, 可以用基本矩阵, 而企业网市场客户非常分散, 就要采取分销模式, 这里就要给二维矩阵增加一个维度, 也就是渠道管理部门。
所以你看, 华为的组织, 最厉害的地方不是牢固性, 而是发育性。同样是一个矩阵, 华为模仿后可以实现精细化运作, 这是因为华为的组织是活的。领域不同、区域不一样, 市场成熟程度不同, 矩阵结构的结构和维度, 就要做灵活的调整。
(来源:网络;作者:孟庆祥)
-
-
Author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