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0 条回复
  • Author
    帖子

    • daisychen
      参与者
      发帖数17

      一、华为蓝军参谋部成立的由来

      在华为有一个特殊的部门, 叫“ 蓝军参谋部” ( 简称蓝军部) , 该部门最早成立于2006 年, 隶属于公司战略Marketing 体系。

      所谓“ 蓝军”,原指在军事模拟对抗演习中专门扮演假想敌的部队, 通过模仿对手的作战特征与红军( 代表正面部队) 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华为成立蓝军部目的什么的? 2008年, 任正非在《研委会第三季度例会上的讲话》提到: “ 在研发系统可以组成一个“红军” 和一个“ 蓝军” ,“红军”和“蓝军”两个队伍同时干,“蓝军” 要想尽办法打倒“红军” , 千方百计的钻他的空子, 挑他的毛病。”

      简而言之, 蓝军就是为红军而生, 蓝军就是红军的假想敌、反对派。蓝军部核心职责是对抗“ 红军” 的执行战略和方案, 考虑清楚未来三年怎么“ 打倒” 华为。按照任正非的解释, “蓝军就是想尽办法来否定红军” 。不要怕有人反对, 有人反对是好事。

      华为蓝军部怎么开展工作? 采取进行逆向思维, 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公司的战略与技术发展, 论证红军战略产品/解决方案的漏洞或问题: 模拟对手的策略来对抗红军。

      按照任正非的说法, 有些人特别有逆向思维,挑毛病特别厉害, 就把他培养成为“蓝军” 司令, “ 蓝军” 的司令可以是长期固定的, “蓝军” 的战士是流动的。蓝军部门也是人才培养基地,任止非说,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把原来“蓝军”中的战士调到“红军”中做团长。“红军” 的司令官以后也可以从“蓝军” 的队伍中产生。

      二、华为蓝军部的主要作用

      蓝军部在华为发挥的作用,大致有如下几种:

      1、战略监控

      蓝军的价值即“假想敌”,坚持“只有自己能打败自己” 的思路, 内部检视战略本身正确性及实践合理性, 从而确保组织目标的整体推进。

      2、下场搅局

      大家都知道“鯰鱼效应”,组织管理专家也提到, 组织内部必须要有“逆行者” , 才能系统平稳。蓝军必要时刻是要自己下场搅局的,我质疑你,你不相信,那我就给你造一个敌人,跟你打一场。

      3、孵化颠覆产品

      比较理想的蓝军还需要具有良好的红蓝转换能力。当年腾讯困守QQ时, 对于“米聊” 及其它产品的紧逼, 内部寻找颠覆QQ 的产品, 多个团队齐头并进, 边挑战边实践, 最终张小龙的广州团队脱颖而出,打造出新的“微信帝国”。

      4、培养“作战人才”

      企业中的蓝军, 无法获取最大化的资源, 因此很多时候只能“以奇胜,以正合” , 对蓝军的精简部队, 要求作战能力较高, 人才成长较快。任正非就曾经说过, 想升官, 要在蓝军中打败红军,红军的司令如果不知道怎么打败华为, 那就是到了天花板了。

      我国军队中的著名蓝军部队是“中国第一蓝军旅” , 号称“草原狼” , 凭借地形优势及对“红军” 特点的精确判断、先进的武器装备, 曾经创造了32 胜1 负的战绩, 这样的“ 蓝军” , 让人敬畏。

      三、蓝军部具有什么样的价值?

      最知名的一个例子, 是被誉为华为“2号首长” 的郑宝用曾经带领的蓝军部门成功扭转华为终端的命运。

      2 008年,华为和贝恩等私募基金接触, 计划出售华为终端业务。郑宝用的蓝军部门经过大量研究分析和调查论证后, 指出未来的电信行业将是“端—管—云”三位一体, 终端将决定需求。

      任正非最后拍板保留了终端业务, 十年后, 华为终端消费者业务的营收, 超过华为总营收的一半, 现在回过头想, 要是没有蓝军部门, 此时的华为不知道又作何打算?

      华为蓝军部门发挥价值还有另外一个例子。随着华为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头部玩家, 华为蓝军开始拿着放大镜查找华为手机存在的瑕疵。

      2015年, 华为有一款手机因为在高温环境测试时, 出现了胶水溢出, 尽管其概率仅为千分之几, 蓝军部门评估后, 否决这批手机的上市决定, 这个决定很容易, 但背后却是9000 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华为蓝军为什么有那么多大的权利呢?

      任正非在2013年说, “ 我们在华为内部要创造一种保护机制,一定要让蓝军有地位, 蓝军想尽办法来否定红军。”蓝军除了能够直接“对抗” 各个业务部门, 它也是第一个敢于直接对任正非本人提出批评的部门。

      在2018年, 华为内部的人力资源2.0总纲研讨班上, 时任华为蓝军部长的潘少钦,发表一篇文章, 剖析任正非的“十宗罪” , 例如:
      —任总的人力资源哲学思想是世界级创新, 但有的时候指导过深过细过急。
      —任总的很多管理思想、管理要求只适用于运营商业务, 不能适用于其他业务
      —HR 体系执行过于机械化、僵硬化、运动化, 专业力量没有得到发挥
      —不要过早否定新的事物, 对新事物要抱着开放的心态, 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这种“炮轰司令部” 的华为蓝军思维, 让业界刮目相看。

      四、企业“蓝军” 组建步骤及难点

      “蓝军” 看着不错, 毕竟内部挑战总比外部打败企业的损失更小。但是回归到具体问题, 很多企业都没想明白架构搭建和运营模式问题, 我们如何来进行实践呢?

      1、确定是“战略级” 还是“战术级”

      这个是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 也就是“ 定位” 要明确。比如互联网公司考虑网络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专门组织内部“黑客”团队, 主要研究如何攻入核心数据的服务器, 这个就是战术级别的;如果需要的是一个“蓝军” 的部门, 研究企业内部的战略、打法、产品体验、竞争对手变动等情况, 那就是战略级别的, 需要按照新的部门去建制。

      2、为蓝军团队订立职责及权限

      这块属于组织架构设计的内容, 简单说就是定岗定编。企业中的蓝军部门, 需要进行一些研究和模拟攻防, 所以一般会设置研究型岗位, 并且尽量进行多“工种” 岗位配置。但是实际情况来看,也不可能建立建制绝对完整的团队, 因此一般意义上说, 战略、运营、产品之类角色是要有的, 其他的, 则可以用项目制做法临时借用人员参与进来。

      3、为团队确定编制及核心人员

      编制是个敏感问題, 我通过自己的渠道查了下, 有蓝军的部门设置也不太统一, 但是平均5-6 个人的规模吧, 当然如果己经进行项目孵化或操作的, 可能规模会更大一些。至于核心人员,这里篇幅有限, 就不好展开了。不过我觉得做好蓝军, 需要有几个核心的能力素质:强大的抗压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活跃的思维及快速学习能力;完美主义倾向和较好的执行力。

      4、与团队共同确定目标及工作质量衡量标准

      蓝军的意义, 在于通过不同声音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 有依据的发出质疑的声音无疑是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基于此, 可以设定各类的指标, 比如结果类的, 提交多少报告或接纳建议个数;比如过程类的, 比如外部资源管理、参加行业研讨次数等等,其实蓝军更适合OKR体系, 自己给自己设置任务目标。

      5、过程中的纠偏与调整

      蓝军部门如何发挥作用, 还是需要不断澄清和调整的, 这也是不断试错的过程。这时候, 一条基本原则,是要有一个较为强势的领导掌舵, 否则份量不足, 话语权不够,很容易就慢慢的在企业里消声灭迹, 或者沦为鸡肋部门。别说红蓝转换了, 就当个“ 假想敌” , 人家都不把你当回事。

      五、华为 “蓝军” 思路给我们的启发

      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实力、有人才来组建蓝军团队的, 但是是否有一些思路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可以借鉴呢? 这个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要借鉴什么? 从个人经验角度, 我总结如下几点:

      1)、组织管理: 我们需要异样的声音启发思考

      中国共产党有个特别好的机制, 叫“民主集中制” , 其标准解释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在企业的管理中, 我们也需要有搜集各种声音的渠道, 这块实际上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 做的并不是很好。在研究失败企业案例时, 我们发现好多时候当企业出现问題后, 会有一堆针对组织负责人或高管团队落井下石的声音, “ 一言堂” 、“固执” 、“不接地气” 等等,那这些声音为啥不能在过程中发出呢? 其实组织是需要一个形
      式让大家发出声音的, 如果没有“蓝军” , 也要在一些渠道上广开言路, 而不是等事件升级到灾难再进行处理。

      2)、团队管理: 请重视组织中的“逆行者”

      近期的疫情中, 我们不但看到了医护人员的担当, 也看到了各类企业中大量的“逆行者” , 无论是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 还是大量的保障人员。虽然知道危险, 但是职责所在, 勉力为之。怕是怕了, 做还是要做! 从组织发展的角度看, 我们的组织也需要有“逆行者” , 有过硬的专业能力, 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敢于挑战不成熟的决策, 通过质疑和演绎的方式为企业管理问题的处理提供更优解。未来的组织中, 这种人是重要的“宝贝”。我们应注意保护和激发他(她) 的积极贡献的意识, 从而为各类管理决策提供相关参考。

      3)、领导力培养: 质疑本身是一种能力

      经常做领导力的项目, 经常要回答客户诸如“如何找到合适管理者” 的问题。我的理解, 领导力本质上是一种影响力, 是影响他人为本人目标去努力的能力。当我们从经营管理、业务管理、团队管理、个人管理等维度进行能力拆分时, 会发现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其“质疑” 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能力。质疑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会观察, 一个看是否有足够的好奇心, 不是紧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 而是从组织整体的角度出发, 想要了解各项变动和改革的依据及主要解决问题是什么: 另一方面, 善于从客观角度判断和预测各项变化和改革所能起到的作用。优秀的管理者,一般来说都会有不俗的表现, 我们也需要在管理者中寻找这类的人员, 不一定太多, 但是少了组织的活力则会不够。

      4)、个人发展: 蓝军未尝不是一种捷径

      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自己的环境和路径,如果从个人角度出发, 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整体筹划, 善于吸收借鉴, 则将“蓝军” 作为自己的一个发展目标未尝不可。从企业未来的发展来看, 会有越来越多的组织里面配置类似于“蓝军” 的组织或团队, 而该方面目前还没有成熟的人才。从发展的角度讲, “蓝军”人员一旦掌握一定行业规律后,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在理想的模式中, “蓝军” 会获得更加精锐的资源和人员,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因此也会属于组织内的“核心人才” 。

正在查看 0 条回复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