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要在极速变化世界中生存, 就要不断创新。创新虽然有风险, 但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华为正是拥抱创新, 才成为中国企业的成功典范。
关于创新,华为有如下的七条原则:
原则一: 反对盲目创新
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摩托罗拉走向技术崇拜, 无视客户需求, 盲目投资50亿美金搞所谓“高大上”的“铱星计划” , 灾难从此降临。由于重大的技术投资失败,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 加速了摩托罗拉的崩溃。摩托罗拉己经成了一个“被忘却的伟大的符号”。
华为投入了世界上最大的力量进行创新, 但华为反对盲目的创新, 反对为创新而创新, 华为推动的是有价值的创新。20年前,任正非就讲,你们要做工程师商人。IBM 在流程方面所建立的一套流程, 验证和固化了这一导向。几年前, 徐直军很自信地说, 过去管3 千人研发队伍, 都觉得要失控了, 现在7 万多人我们管的好好的, 再给7万人, 照样可以管的很好。什么原因? 基于端到端这样一个研发流程, 使得整个研发建立在理性决策的基础上, 建立在市场需求—显性的客户需求与隐性的客户需求之上。失误率降低了很多, 成本浪费大大减少, 组织对个人的依赖也降低了。
原则二: 客户需求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做产品, 以技术创新为中心做未来架构性的平台。现在我们是两个轮子在创新, 一个是科学家的创新, 他们关注技术, 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 但是他们不能左右应用。技术是否要投入使用, 什么时候投入使用, 我们要靠另一个轮子Marketing(市场营销) 。Marketing 不断地在听客户的声音, 包括今天的需求, 明天的需求, 未来战略的需求, 才能确定我们掌握的技术该怎么用,以及投人市场的准确时间。( 来源: 任正非在变革战略预备队第三期誓师典礼上的讲话, 2015年)
公司要从工程师创新走向科学家与工程师一同创新, 我们不仅要以客户为中心, 研究合适的产品与服务, 而且要面对未来的技术方向加大投入, 对平台核心加强投入, 一定要占领战略的制高地。要不惜在芯片、平台软件等方面冒较大的风险。在最核心的方面, 更要不惜代价, 不怕牺牲。我们要从电子技术人才的引进, 走向引进一部分基础理论的人才, 要有耐心培育他们成熟。也要理解、珍惜一些我们常人难以理解的奇才。总之我们要从技术进步, 逐步走向理论突破。( 来源: 《成功不是未来前进的可靠向导》, 2010年)
原则三:适度领先,领先半步是先进, 领先三步成先烈
超前太多的技术, 当然也是人类的瑰宝, 但必须以牺牲自己来完成。IT 泡沫破灭的浪潮使世界损失了20万亿美元的财富。从统计分析可以得出, 几乎100%的公司并不是技术不先进而死掉的, 而是技术先进到别人还没有对它完全认识与认可, 以至没有人来买, 产品卖不出去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丧失了竞争力。许多领导世界潮流的技术, 虽然是万米赛跑的领跑者,却不一定是赢家, 反而为“清洗盐碱地” 和推广新技术而付出大量的成本。但是企业没有先进技术也不行。
华为的观点是, 在产品技术创新上, 华为要保持技术领先,但只能是领先竞争对手半步,领先三步就会成为“先烈” , 明确将技术导向战略转为客户需求导向战略。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分析, 提出解决方案, 以这些解决方案引导开发出低成本、高增值的产品。盲目地在技术上引导创新世界新潮流, 是要成为’ ‘ 先烈”的。
原则四: 开放合作,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蜂群有一种从量变引起质变的本能。要想从单只蜜蜂的机体过渡到集群机体, 只要增加蜜蜂的数量, 使大量蜜蜂聚集在一起,使它们能够相互交流, 继而互相之间构成了一个网络, 网络的节点与网络本身构成了新个体, 这个个体拥有了强大的力量。蜂巢是一种知易行难的组织形式, 难点往往就在于如何构建网络的节点。
任正非曾用“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从侧面解释了华为式的“ 蜂巢思维” 。在他看来, 蜂群网络的节点可以简化为一个“ 咖啡杯” , 即鼓励华为员工跟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喝咖啡, 交流最前沿的创新想法, 并尽可能快速开展合作。
“在这个’ 咖啡杯’ 里, 以你们为核心, 团结世界所有同方向的科学家, 淡化工卡文化。如果那些科学家做出了跟你们同样的贡献, 那么就要给他们同样的待遇。” 任正非对员工们说, 他甚至提出可以试试“人才众筹” , 就是对特优秀人才可以“ 快进、快出” ,不扣住人家一生。“不求他们归我们所有, 不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和学术自由,不占有他们的论文、专利—只求跟他们合作。” 任正非将兼容并蓄更进一步,他说,“咖啡杯里” 不仅要有有学问的科学家, 还要有一些“歪瓜裂枣” 瞎捣乱; 也期望“黑天鹅” 飞到这“咖啡杯” 中来。
原则五: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任正非说“新开发量高于30%不叫创新, 叫浪费!” , 即研发人员研发一个产品时要尽量减少自己的发明创造, 应该着眼于以往产品的技术成果, 以及对外部资源进行合作、交换或购买。
华为一直坚持的是“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10%作为研发收入” 这一原则。更高的原则是:不能拿“看似富裕” 的研发资金去做离市场需求太远的事情, 华为并不醉心于对最好、最新技术的追求, 而是立足为客户提供最有性价比的产品。
这方面华为吃过亏,华为最初对“创新的根本内涵” 理解也是模糊的, 以至于华为早期在追求“纯粹技术创新” 文化引导下, 开发的交换机和传输设备遭到了运营商的大量退货和维修要求, 因为这些产品过度强调了自主创新, 而忽视了通信行业客户的一个基本需求趋势:对己成熟技术的继承,是提高产品稳定性和降低成本的关键。
从那时起,华为就在倡导一种“继承式创新” , 其内涵就是:反对肓目的创新, 而经过理性的借鉴、仿造、拼装、都可以视为创新。
原则六: 创新要宽容失败, 给创新以空间
要使创新勇于冒险,就要提倡功过相抵, 给创新以空间。允许有风险、允许创新。科研不可能都是成功的, 应有一定的冒险。科研追求的应是投资有效性, 但如果有一天研发上报的科研项目100%都成功了,100%的投资都发生作用了, 那就是错误的。为什么? 因为不冒险就是最大的资源浪费: 浪费了人力、物力与时间。100 %做成功就意味着一点险都没有冒,而没有冒险就意味着没有创新, 所以创新就一定要勇于冒险,允许风险就是允许创新。( 来源: 《分层授权,大胆创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2001年)
创新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 绝大部分的创新都会失败。对每一个创新者来说, 最大考验是有没有承受失败的勇气。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必须宽容失败,为创新尝试者提供最大的支持和保障。
原则七: 只有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才能进入世界竞争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 知识产权战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 知识产权战略往往被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所忽视。具体来看,华为的知识产权战略可归为三点: 1、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能力, 每年将不低于销售收入的10 % 用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 以保持参与市场竞争所必需的知识产权能力。2、实施标准专利战略, 积极参与国际标谁的制定, 推动自有技术方案纳入标谁, 积累基本专利。3、遵守和运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依照国际惯例处理知识产权事务, 以交叉许可、商业合作等多种途径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正如任正非所说: 诞生伟大公司的基础是保护知识产权。我们要依靠一个社会大环境来保护知识产权。依靠法律保护创新才会是低成本。随着我们越来越前沿, 公司对外开放、对内开源的政策己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体系。过去二三十年, 人类社会走向了网络化: 未来二三十年是信息化, 这个时间段会诞生很多伟大的公司, 诞生伟大公司的基础就是保护知识产权, 否则就没有机会, 机会就是别人的了。
(来源:华为研发管理手册)
如需要开展华为研发创新管理培训和咨询项目的,请联系我们的学习顾问:directorniu (个人微信)
【—END—】
客户成功案例库(不断补充中):
【培训案例】某知名物流企业集团《流程和变革管理》培训顺利完成
【培训案例】安谋咨询为广东某客户完成《销售大项目赢单九式》培训
【咨询项目案例】某新材料上市企业从战略到执行DSTE咨询项目
【咨询项目案例】山东某钢品企业战略解码与组织绩效项目
【咨询项目案例】某知名汽车集团组织管控和流程体系建设咨询项目
【咨询项目案例】某风电上市企业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咨询项目
【咨询项目案例】上海某电子(装备)集团任职资格和薪酬项目
【咨询项目案例】知名上市ICT客户“销售组织经验萃取和训战赋能”项目
【咨询项目案例】山东某矿山机械设备企业营销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咨询项目
【咨询项目案例】深圳某智能科技客户营销LTC流程建设咨询项目
【咨询项目案例】湖南某软件企业营销队伍培养和LTC流程咨询项目
【咨询项目案例】深圳某智能装备企业研发IPD体系建设项目
我们提供“深度咨询+教练式轻咨询+训战培训”的综合服务:
1. 企业管理咨询(深度)服务内容
2. 企业教练式轻咨询服务内容
3. 企业训战(内训)服务内容
【关于安谋咨询】
北京安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安谋咨询”)是专业传播华为管理理念和方法论的高端管理咨询和培训品牌,创立于2015年,核心合伙人10+来自于华为、中兴、腾讯、联想等世界500强知名企业,并担任过企业高管岗位。他们大都经历过华为管理变革期,掌握最先进的咨询知识和实战经验,如IPD/LTC/ITR/MTL/ISC等。
安谋咨询是一家综合性的管理咨询和培训公司,业务涵盖战略、营销、研发、供应链、组织、人力资源、流程等专业领域,能够为客户提供从初创期到转型期的持续、全面陪跑服务。我们成立八年来服务过150多家企业,涵盖通信、半导体、电子、信息系统集成、家电、汽车、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物流、快消品……等行业,对这些行业有丰富的洞察和理解。
我们奉行以客户为中心,本着为客户创造价值、与客户共同成长的价值理念,致力于成为客户成功路上的价值合作伙伴,对咨询方案在客户的落地效果进行操作级指导,长期战略合作客户超过30%。